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题库分类之【春秋战国】_学习强国挑战答题

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题库分类之【春秋战国】

1.东周时代秦国的都城中使用时间最长、执政国君最多的是_____。

A.雍城

B.栎阳

C.咸阳

D.长安

2.东周时代各大国诸如东周、三晋、燕、齐、楚、秦等均曾大量铸币,其中,以最_____为普及,是当时中原各国流通的主要货币。

A.铜币

B.金银币

3.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国家军事力量的主体是_____。

A.中央军

B.地方武装

4.春秋时期,为了适应日渐频繁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,各诸侯国开始陆续组建起一定规模的常备军队。一般来说,当时各国常备军的成员主要来自_____阶层。

A.贵族

B.庶民

5.春秋时期,在以贵族采邑制为核心的“国”“野”制保留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,郡县制度在一些国家中已开始出现并日渐发展,其中,_____设县最早。

A.楚

B.秦

C.晋

6.春秋时期,一些军事强国常被称为“千乘之国”,是因为其拥有数量可观的_____。

A.车兵

B.步兵

C.舟兵

7.“兵_____合一”是我国上古社会武装力量体制的基本特点之一。春秋时期,实行这一制度较为典型的诸侯国,首推齐国。

A.农

B.士

C.工

8.因“九合诸侯”“尊王攘夷”,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_____。

A.齐桓公

B.晋文公

C.楚庄王

D.宋襄公

9.春秋时期,曾被迫流亡十九年,最终由秦军护送返晋,立为国君的是_____。

A.晋文公

B.晋襄公

C.晋惠公

D.晋成公

10.公元前638年,宋楚发生泓水之战,宋有以少胜多的可能,却因_____空谈仁义,坐失机会,结果图霸不成,国家弄得一蹶不振。

A.宋襄公

B.宋仁宗

C.宋景公

11.周庄王十二年(公元前685年),齐桓公即位,任用_____执掌国政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。

A.管仲

B.赵奢

C.孙武

D.廉颇

12.据史料记载,春秋初年,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,用“恶金”铸造农具,以便把“美金”集中用于制造武器。当时的“恶金”“美金”分别指的是_____。

A.铁、铜

B.铁、钢

13.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《管子·地员篇》中就有“_____”的记载,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、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。

A.十二律吕

B.十二平均律

C.京房六十律

D.三分损益法

14.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_____。

A.左传

B.明史

C.史记

D.旧唐书

15.下列不属于《二十四史》的是_____。

A.《清史》

B.《金史》

C.《明史》

D.《史记》

16.下列不属于“十三经”的是_____。

A.史记

B.尚书

C.周易

D.尔雅

17.下列古书中不属于“四书”之一的是_____。

A.《春秋》

B.《大学》

C.《中庸》

D.《论语》

18.有“礼义之大宗”之称的是_____。

A.《春秋》

B.《尚书》

C.《诗经》

19.文武分职、将相殊途的萌芽开始于_____晚期。

A.春秋

B.夏朝

C.秦朝

20.手搏,即徒手搏斗,类似于现代的拳击,始于_____时期。

A.春秋

B.秦朝

C.唐朝

D.清朝

21.京杭大运河始建于_____。

A.秦朝

B.隋朝

C.战国时期

D.春秋时期

22.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最初出现于_____。

A.春秋晚期

B.西周晚期

23.封泥是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,也称“泥封”“艺泥”,产生于_____。

A.春秋末期

B.东汉初期

24.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”出自_____。

A.《春秋》

B.《左传》

C.《吕氏春秋》

D.《晏子春秋》

25.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。

A.《诗经》

B.《离骚》

C.《九歌》

D.《天问》

26.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。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,最好查阅_____。

A.《诗经》

B.《离骚》

C.《窦娥冤》

D.《儒林外史》

27.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:_____。

A.《诗经》-《春秋》-《论语》

B.《诗经》-《论语》-《春秋》

C.《春秋》-《诗经》-《论语》

D.《春秋》-《论语》-《诗经》

28.下列属于遗物的是_____。

A.简牍

B.城址

C.墓葬

D.手工业作坊

29.简,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,或称札,用竹或木制成。一般长约23厘米,相当于汉尺_____。

A.一尺

B.二尺

30.简牍是中国古代用_____制成的书写材料,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(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)。

A.绢

B.纸

C.竹、木

31.甘肃省敦煌市汉代敦煌烽燧遗址和玉门市、酒泉市汉代酒泉郡烽燧遗址中发现的简牍,统称为敦煌汉简。敦煌汉简是_____。

A.木简

B.竹简

32.“战国”一词原指秦统一以前的“七雄”,自西汉_____编订《战国策》之后,它遂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专用名词。

A.刘向

B.白起

C.宋玉

D.荀子

33.战国时期,“境内皆言_____”,兵家辈出,著述宏丰,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军事思想的牢固基础。

A.兵

B.农

C.商

D.政

34.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进行激烈的兼并战争。为解决兵源问题,各诸侯国都实行以_____为单位的征兵制度。

A.郡县

B.行省

35.战国时期,为了阻止大国的兼并,保存和发展自我,南北相联的“_____”与东西联合的“_____”两种针锋相对的联盟策略应运而生。

A.合纵 连横

B.连横 合纵

36.战国时期,_____成为各国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的中心和要地,并且是武器制造和兵员集结的基地,多处于水陆交通枢纽之地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

A.城邑

B.围场

37.战国时期,兵家和其他诸子都强调_____是“邦国之固,而山川社稷之宝”。

A.关塞

B.交通

38.战国时期,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,封建化程度的加深,诸侯列国在军队建设中普遍贯彻实行以_____为核心的各项措施。

A.法治

B.德治

39.战国时期,_____地处中原腹心,被称为“天下之胸腹”。

A.魏国

B.齐国

C.秦国

D.楚国

40.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使得邺城民富兵强,称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的人是_____。

A.大禹

B.史禄

C.孙叔敖

D.西门豹

41.既是战国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封建兼并战争出现的标志是_____。

A.晋阳之战

B.桂陵之战

C.赤壁之战

42.公元前307年,_____为了对付北方胡人的袭扰,开始“胡服骑射”,穿少数民族短而紧的服装,练习骑马射箭,组建了中原地区第一支骑兵部队。

A.赵武灵王

B.秦惠文王

43.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,胡服最早由_____引入中原。

A.汉灵帝

B.隋文帝

C.赵武灵王

D.北魏孝文帝

44.战国各国变法中,最为全面、最为彻底的是_____。

A.秦国商鞅变法

B.楚国吴起变法

C.魏国李悝变法

D.赵国胡服骑射

45.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_。

A.《左传》

B.《论语》

C.《国语》

D.《战国策》

46.被称为先秦散文“叙事之最”,且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的是_____。

A.《左传》

B.《尚书》

C.《国语》

D.《战国策》

47.“表里山河”一词出自_____。

A.《左传》

B.《论语》

C.《战国策》

48.《左传》有云:“国之大事,在_____与_____。”

A.祀 戎

B.征 伐

49.《左传》提出区分战争“义”与“不义”的范畴,主张从事“_____”。

A.义战

B.不义之战

50.《左传》在治军问题上主张德、_____并重,即把礼作为道德手段,法作为强制手段,用来经武治军。

A.刑

B.仁

51.被称为我国“记言文之祖”的是_____。

A.《商书•盘庚》

B.《虞书•尧典》

52.《尚书》原来称为《书》,称《尚书》始于_____。

A.汉代

B.秦代

C.魏晋南北朝

53.我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是,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是_____。

A.《尔雅》

B.《辞海》

C.《康熙字典》

D.《汉语字典》

54.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,由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所著的典籍是_____。

A.《墨经》

B.《墨子》

C.《考工记》

D.《九章算术》

55.“岁不寒,无以知松柏;事不难,无以知君子。”出自_____。

A.《荀子》

B.《劝学》

C.《孟子》

D.《春秋》

56.“天道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出自_____。

A.《论语》

B.《庄子》

C.《道德经》

D.《荀子•天论》

57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是_____的名言。

A.屈原

B.老子

C.孔子

D.墨子

58.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作者是_____。

A.屈原

B.杜牧

C.宋玉

D.李商隐

59.楚国辞赋家_____,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。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,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。

A.屈原

B.杜甫

C.白居易

60.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出自:《_____》。

A.离骚

B.天问

C.九歌

D.别赋

61.楚辞作家宋玉的代表作是_____。

A.《九辩》

B.《天问》

C.《九歌》

D.《离骚》

62.“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。“这是_____中的一句话,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,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。

A.《管子》

B.《慎子》

C.《商君书》

D.《韩非子》


返回顶部